松脊通脉法:那些动不动就“上火”,动不动就吃寒凉去火药的人,为什么其火总也清不尽呢?而且越服寒凉药,其“上火”越顽固呢?
松脊通脉法: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上火”一词,凡是吃点热性的食物而出现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等,皆认为是“上火”。因为是“火”,就想当然地吃些清热降火的药。于是药店里各种清热降火药卖得很好,甚至抗生素也成了去火的家庭备用药,一觉“上火”即服一两片,方便又省事。在两广地区,喝凉茶更是成了人们去火的一大特色。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动不动就“上火”,动不动就吃寒凉去火药的人,为什么其火总也清不尽呢?而且越服寒凉药,其“上火”越顽固。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人稍微吃一点温热的食物都容易“上火”,难道是越老体内阳气越来越多了?甚至也有人吃冰淇淋也“上火”,越吃脸上痘痘越是疯长,难道冰淇淋也是热性的?我们以为的“上火”真的是火吗?
1.什么是“上火”?
生活中我们理解的“上火”,其本意是体内有热气。所以吃了某些含热气的食物就会咽喉疼痛、长痘痘、牙龈肿痛,这是因为食物中的热气进入体内,散发于外,表现出来的即是“上火”的症状。所以,我们才会去用些清热降火的方法,以去除体内多余的热气。
可是,那些越去火越容易“上火”的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吃寒性食物也会长痘痘的现象又怎么解释呢?
若把“上火”看成是真的有火,肯定不是这么回事。关于“上火”,我们肯定没有正确地理解它的含义,以至于普遍应用寒凉去火的方式也并没有真正让我们摆脱“上火”的困扰。
事实上,人们普遍认为的“上火”并不是实火,临床上我们常见的“上火”见于两种情况:或阴虚于下而阳根不固;或阳亏于内而相火外腾。
中医认为阴阳是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当体内阴虚,则依附之阳相对亢盛而浮于上,所以表现出了“上火”;相火藏于肾水之中,肾水温升而能生木,相火只有下藏才能温肾,如果相火不安于位而上浮,即是失其位,表现为“上火”。此两种原因导致的”上火”都为虚火,而非实火。
关于阴虚,我们可以理解为阴液的亏虚。津液是人体阴液除了血液外的所有水液的总称。由于热性的食物耗伤了人体的津液,导致阳气相对亢盛,会出现”上火”。而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中焦的运化而来,这个运化是阳气的运动,亦称为气化。喝到肚子里的水不能等同于津液,只有通过脾阳的运化,才能变为人体有用的津液而发挥濡养作用。所以说,津液的化生离不开脾阳的运化,阳气是动力,是生机的根本。故说,一分阳气,则是一分生机。
阴虚可以短暂地存在,而不能独立地长期存在,只要正常摄入饮食,脾阳不损,即能化生津液。关于阴虚导致的“上火”,滋阴药可以解燃眉之急,但前提还是要在脾阳不损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您感兴趣的新闻
上一条:正骨培训:人体损耗第二大的部位——髋关节,该如何养护?
下一条:颅荐椎技术培训,颅骶疗法怎么样?值得学习吗?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