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三戒“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脖,这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8/7/20 11:00:41 点击次数:3024
古语有云:医不自治,卦不自断;医不叩门,道不轻传;医不戏病,患不辱医。
自古以来,在医界一直有“医者三戒”之说,即: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这是古人在对人性深刻解读和洞悉的基础上建立的规矩,其意义何在呢?
医不自治
“医不自治”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医者不自医”。我国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中草药配制中不乏有毒性的药物,医者在对自己和家人诊治的过程中容易掺杂不必要的顾忌和忧患意识,从而影响到客观的分析和诊断思维,导致误诊和误治。因此对于医者来说,如果自己或者家人生病了,最好找别的医生诊治。
据传西汉有位名医淳于意,有一次父亲生病,他给父亲用药后迟迟不见好,后来有一天他有事外出,拖徒弟代为诊治抓药,结果他的父亲病很快就好了。淳于意回来后非常惊讶,于是问徒弟什么原因,徒弟解释说,因为老师的忽视,有一味药用量小了,他适当加大了剂量。淳于意听到后恍然大悟,因为这味药有毒性,而病人是自己父亲,所以他抓药时总免不了再三思量,减小了剂量,因此导致迟迟不见效。
这个故事完美诠释了“医不自治”的道理,同时提醒大家,身处信息化时代,生病了不能一味相信自己在网上查到的东西,去医院或者专业诊所诊治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配合医生的检查,不要出现“有病不看医生问百度,然后自医”的情况。
医不叩门
医者有一个古训是“医不叩门,有请才行”,即医者不能主动去叩别人家的门,哪怕是朋友、邻居也不行。这不是医者自命清高冷漠,而是,只有达成了良好的医患沟通,才能取得更好的诊治效果。
患者通常都有这样的心理,一、忌讳被说有病;二、病症没有表现的时候,他不认为自己有病;三、医者好意提醒他有病,他也未必领情。《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大家应该知道,反映地正是患者忌讳医者上门指出自己身上有病的故事。
您感兴趣的新闻